London J. Bot. 2:476. 1843.
半灌木。茎圆柱形,高0.6-1.2m,多分枝。除荚果和花冠外,全株密被黄褐色开展的长硬毛。叶为单叶;托叶披针形或三角状披针形,长5-8mm,宿存;叶柄甚短,长约2mm;叶片椭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2-6cm,宽1-3cm,基部楔形,先端急尖或钝,有小短尖。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长4-10cm,有2-8朵疏生的花;苞片披针形,长2-4mm;小苞片与苞片相似,生于萼筒的基部,与苞片均宿存;花萼呈二唇形,长1.1-1.3cm,裂片条状披针形,长为萼管的2倍,下方的3裂片略长于上方的2裂片;花冠黄色,不伸出萼外,旗瓣宽倒卵形,长0.8-1cm,瓣片基部有2枚胼胝体,翼瓣狭长圆形,长8-9mm,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,中部以上骤缩呈喙状,先端扭转,与旗瓣和翼瓣均具甚短的瓣柄。荚果长圆体形,伸出宿存花萼外,长2-3cm,宽0.8-1cm,无毛,有20-30颗种子。花期:6-12月。果期:6-12月。
产地:仙湖植物园(张寿洲 016776),本市各公园时有栽培。
分布:河南、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和西藏东南部。尼泊尔、印度、孟加拉国、斯里兰卡、缅甸、泰国、老挝、越南、菲律宾、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。
用途:全草药用,有消炎、平喘、止咳的功效;外敷能消肿解毒。又为绿肥和水土保持植物。